当前位置:首页 >  > 人文泰宁 > 史海钩沉

网巾正气

泰宁东效二王栋山脚下,埋葬着一位无名反清志士—-画网巾先生。清军攻占泰宁后,画网巾先生带着两个仆人来到闽西北,起先藏身于光泽县的深山古庙中,被人告发后,光泽守将吴镇将主仆三人抓捕并移送至邵武。邵武守将池凤鸣见三人还是明朝装扮,便令手下解除他们头上的网巾,关押军中。画网巾先生第二天早上洗漱时对两仆人说:“衣冠者,历代各有定制,这网巾,本是我太祖高皇帝所创,如今国破家亡,君子即便去死,也不能忘记祖宗的规矩呀”。又指使仆人找来笔墨,在自己的额头上画出网巾,天天如此,不畏耻笑。顺治七年夏,清提督杨名高在邵武禾坪镇清剿叛军获胜,画网巾先生被当作战俘一并行军至泰宁。当时福建总兵王之纲坐镇泰宁,询问其名,对其劝降,画网巾先生说:“我有忠心却不能报国,留下姓名则有辱于国;有知识而不能保家,留下姓名则有辱于家;遇到危难又不能当即献身,留下姓名则有辱于身”,坚决不留姓名,也不归降,最后在城关杉津桥下就义。有位叫谢韩的诸生偷偷将主仆三人的尸首收葬于东效松光窠,立碑“画网巾先生之墓”。康熙五十八年,浙江籍县令范廷锷迁墓至二王栋,个人捐建亭台碑刻、购置祭田。民国六年,浙江乐清籍县长黄式苏再次修葺扩建画网巾墓,增设门亭2个,补种松柏梅桂,提写对联咏诗等。画网巾先生的事迹被当地做为爱国教育乡土教材,民国时期,每年清明节都有师生踏青扫墓。1937年,地下党员胡邦宪在泰宁任国民党县长期间,个人捐俸银150元,重新修复墓亭、墓道,激发了民众抗日的爱国热情。

上一篇:南石风云

下一篇:岩穴隐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