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 > 人文泰宁 > 史海钩沉

甘露岩寺

 甘露寺位于泰宁县水际村金湖西岸,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六年(公元1146年),处于一个高80米,宽深各30米的丹霞岩洞之内,因寺庙顶部长年有泉水滴落,且水质甘冽,故名“甘露寺”。该寺的独特之处在于“一柱插地,不假片瓦”(即用一根粗大的木柱,撑托起重楼叠阁成‘品’形,屋顶不盖瓦片),建筑风格为木构重檐歇山式,主体由上殿、蜃楼阁、观音阁和南安阁四部分组成。“上殿”又称大雄宝殿,是整座寺庙的中心;后右侧为“蜃阁”,原名吸露斋,旧时为藏书楼;后中间位置为“南安阁”,后左侧“观音阁”。《福建通志》记载:1180年,日本重建奈良大佛殿时,曾派高僧重源法师来泰宁甘露寺考察,闻名海外。1958年,中央、省、市有关部门相继前来考察,发现寺内尚存大量宋代遗迹,包括梁架上的彩绘,殿阁内的宋代神像雕塑和“飞天”等形象的壁画,以及宋、元、明、清历代游人题字题诗等。1959年秋,北京古建筑研究所派员临摹寺内的枋梁图案和壁画。1960年,福建电影制片厂拍摄纪录片,同时在《福建画报》、《人民画报》上刊登照片,北京古建筑专家杜仙洲亲临甘露寺进行细部测绘,制作建筑结构模型。1961年4月,甘露寺不慎失火焚毁。1964年9月,邻近乡民献工献料,邑人募捐按原式重建。1979年,县佛教协会及众善信人鼎力资助,陆续重建寺庙。1982年,寺庙正式对外开放。2000年11月,金湖管委会邀请驻上海日本MAO一级建筑土事务所专家,对改扩建甘露寺风景名胜景点进行勘察规划。现在是金湖景区一个重要的陆上景点,每年到访的游客信徒近百万人次。

上一篇:宰辅状元

下一篇:定光涌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