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熹题壁
来源:本站
作者:管理员
发布时间:2024/12/12 0:00:00
人评论
次
朱熹,字元晦、仲晦,号晦庵、晦翁,别称紫阳。南宋建炎四年(1130)出生于福建尤溪,19岁中进士,陆续当过几任地方官,仕途并不顺畅。庆元元年,宁宗即位,朱熹被擢升焕章阁待制待讲,给皇帝讲解经史,这是他一生中担任的最高职务。庆元三年(1197),韩侂胄进一步陷害异己,给朱熹罗列了十大罪状,并打成“伪学逆党”,流放贬逐。朱熹就在这个时期为了避祸而南下泰宁,投靠时任泰宁县令的赵时馆。赵时馆将朱熹安置隐藏于城南3公里的小均坳。小均坳“回环岩壑幻、幽寂竹藤荒”,不易被人发觉,离城也不远,便于照应,是一个理想的避乱场所。朱熹流寓泰宁,留下很多遗址遗物,唯一保存下来的只有题壁四季诗遗墨。乾隆十六年,闽藩司(相当今天省长)程含章与闽臬司(今省纪委书记)来谦鸣,指令教谕李开将四季诗镌刻在4块长142厘米、宽39厘米、厚6厘米的黑色页岩石板上。4块石刻诗板及跋记最早镶嵌在孔庙左后侧的崇圣祠右廊墙上。20世纪50年代,崇圣祠坍塌后,诗板搬到县文化馆,80年代由县博物馆收藏。几经搬运后,4块诗板断裂缺损,有些字迹已缺失。幸好在1940年时,城关胜二村梁鼎业先生将它翻刻在两片梨木板上,保存了完整的诗板原貌。四季诗曰:晓起坐书斋,落花堆满径;只此是文章,挥毫有余兴。古木被高荫,昼坐不知署;会得古人心,开襟静无语。蟋蟀鸣床头,夜眠不成寐;起阅案前书,西风拂庭桂。瑞雪飞琼瑶,梅花静相倚;独占三春魁,深涵太极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