宦海沉浮过,明清有古坊
雕梁修别第,养晦得安祥
如果说有什么能
见证泰宁数百年的荣辱与兴衰
除却环绕东南的金溪
那就是屹立数百年的尚书第了
要说一座尚书第暗藏着泰宁的数百年文脉,这或许远远不够准确,其实它还暗藏着福建的数百年文脉,“依光日月今犹明,曳履星辰千古丽。”这或许也是尚书第作为“江南第一民居”所独有的魅力。
尚书第的辉煌远不是言简意赅便能概括,文韵在这里扎下了根,国潮便也在这里扎下了根。新春的尚书第国潮“风起云涌”,带来一场烟火宋“潮”的梦——在这里,寻梦浪漫雪景……
“江南第一民居”似乎有着自己独特的年俗规矩,只待你沉醉在这场梦里一起寻觅。倘若尚书第会讲故事,第一章节大概就是泰宁的初见。
尚书第始建于明天启年间,落址于泰宁县城内胜二街。问起为何称为尚书第,大概是其拥有者为明代兵部尚书李春烨,故称为尚书第。
一座官宦宅邸落于此,对于泰宁而言,实乃幸事。在数百年的时光里,尚书第历经风雨,今日的尚书第便是历年修缮的结果呈现,但尚书第仍遵循着一种传统建筑的美学原则。远远望去,尚书第的片瓦与飞檐吊坠与雕梁画栋相协调,主栋与附属建筑相得益彰。
除此之外,尚书第似乎也还暗藏着自己的巧思。建筑群内部既相隔开又相连接,既相互独立又保持统一。精美的砖刻、石雕、斗拱、花舌等木作装饰,无不表现出建筑名手大匠的超群智慧和艺术风范。
若说如今的尚书第再也窥不见宋明遗风,那便是看轻了尚书第的建筑美学。堂室内部的主建筑,全用粗大杉木材,柱径有达45厘米的。堂内额枋有长11.4米、口径50厘米。中柱通高达8米。安柱时采取了特殊措施:每根立柱的地下先埋下一米见方的卵石基础,再沿排柱方向铺架水平条石,形成地下完整框架结构,房基自然平稳牢固。柱础高度多在40厘米以上,形状有圆形础、四面础、八面础。装饰有雕镂花草动物的,也有素面础等十余种,础石与木柱之间还加垫扁鼓形的石垫或木头垫。
这个历时四百年的尚书第,至今屋宇不倾斜,柱椽少腐朽,使人们不得不惊叹明代建筑技术的高超。门厅、回廊的顶部采用月梁和假排水,便屋面呈美观的“人”字蓬顶。门厅两柱上部的二抄花饰斗拱,撑出檐檩,也别成一格。前厅采用抬梁和穿斗混合式结构,明间四根金柱和大内额枋(千斤梁),巧妙地抬起梁架,使厅面显得高大宽畅。前金柱的花饰斗拱,撑托起前后两檩,显示出力与美的结合。在硬山式屋面的椽上、铺设望砖或望板,其上盖的是特制大灰瓦。屋角天沟均用大缸瓦,吊装陶质水槽,屋脊高耸,鸱吻和飞翘的檐角呈纱帽状,与条条墙脊高低错落,远眺十分壮观。
内部装饰则更为考究。天井以大块条石拼砌成棋盘状。通水沟洞镂空成花、鸟、兽图案,天井内置石雕花台、花柱和大石水缸,用以摆花盆、养鱼及蓄水防火。遇有婚丧喜庆,大开中门,一道道门,一进进厅,由内及外,显得深邃、气派。昔日,厅首、额枋、金柱均悬有名人撰书的匾额、匾联。各向房门口均设踏步、双开平板门,下铺地板,上铺阁楼板。福扇窗户镂刻得十分精致。每间屋的地板下设一阴井,有活动板门可开启,便于倾倒污水。在实用性方面也设想得极其周到。整体建筑主次排列有序,用材硕大精良,装修雕饰考究,既含有《营造法式》中宋式建筑粗犷的结构特点,又有明代建筑的精巧文气风韵。
结合中国古典建筑的审美特点,尚书第创造性地解决了声、影、光、色等一系列难题,将一场中式美学意境与城市实景相结合,创造出像是泼墨古画里的“画龙点睛”的神来一笔。这样的美也只需静赏,而不再需任何画蛇添足。
泰宁在白日与夜晚似乎有两种不同的魅力,夜晚的泰宁配上绚丽的城市夜景,倒真有一副“芝加宁”的动感。
灯光为整个城市添彩,尚书第同样也在其中。在夜晚灯光的映射下,每个旅人都能看见尚书第那“启云构而承天”的恢宏气派,夜幕也似乎为之失去光亮。溪水或许真切地见证过杨时、李纲、朱熹这些人物在历史里的悉数登场,但,尽管时空交错,这一方天地里的“物华天宝,人杰地灵”,可一夜看尽。夜晚的尚书第是浓缩的荟萃,也是动感的荟萃,又极具群星璀璨的历史意义。溪水一侧是向前快速的现代化,一侧是矗立千年的古韵味,这一刻真有一种异时空的意味夹在其中。但若说二者是矛盾的,其实不然。灯光映照着的两者协调地构建起别样风光,也正如节日里升起的烟火,照亮的不只是一处幸福洋溢的脸庞,而是一种共同的体悟。
来尚书第,似乎是做了一场梦,梦里有独特的东方建筑美学,梦里有荟萃的才子文人骚客,梦里有璀璨的夜幕动感韵律。等到吹过微凉的晚风这场梦好像也才消散,而何时下次开启,等你再来的时候或许就知道了。
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