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人文泰宁

人文泰宁

龟山倡道

杨时,字中立,世称龟山先生。北宋皇祐五年(1053)生于将乐县北门之龟山。杨时自幼聪颖好学,八岁能文,被人称为神童。二十四岁时中进士,授汀州司户参军(因病未赴任),二十九岁拜程颢为师,学习河南洛学,程颢逝世后,改拜其弟程颐为师,留下了“程门立雪”这个尊师重教的…

无诸校猎

公元前202年,汉高祖刘邦封无诸为闽越王,令其“治闽越故地”。无诸晚年到泰宁金饶山狩猎,留下了几处遗址,其中高平苑和乐野宫最为知名。《福建通志》记载,“汉高平苑在县南,乐野宫在县西,乡校乐台在上衢百丈山,相传皆越王校猎之所”;又指出“高平苑在县南水南保,…

梅福炼丹

汉元帝时期,九江寿村(今安徽寿县)诞生了梅福一人。其自幼在长安求学,后为郡文学,补南昌尉,不久去官归里。王莽篡汉以后,他摒弃妻孥入山修道,终于羽化成仙。传说梅福曾在泰宁栖真岩修真炼丹,岩内留下一个当年炼丹的丹炉,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时被红卫兵砸毁,现存直径一…

邹公开泰

在中原大地历经数百年战乱时,闽越人依然是“饭稻羹鱼”、“无饥馑之患”,而泰宁山区越人更是“不知有汉,无论魏晋”,过着日出而作、日落而息的平淡日子。五代十国,泰宁迎来一个高速发展的黄金期,其中关键人物就是邹勇夫。邹勇夫,生于唐宗乾符三年(876),河南光州固…

李纲著书

李纲,福建邵武人,字伯纪,政和二年进士。宣和七年(1125),李纲任太常少卿时,金兵败盟南下,他刺臂上书,请徽宗禅位。钦宗继位后,任命李纲为兵部侍郎。他坚持主战,反对迁都,迫使金兵后撤,不久被贬官福建沙县。赵构建立南宋时,起用李纲为宰相,在职才75天,又因受投…

传统村落--里坑村

三明市泰宁县大龙乡里坑村里坑村名列第6批中国传统村落,这里的老虎际古村落尤其闻名遐迩,是首批福建省级传统古村落名录和第四批泰宁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。 以藏在深山中的古寨、吊脚楼风光尤其知名。老虎际始建于南宋时期,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,整个村子的人都姓梁。始…

朱熹题壁

朱熹,字元晦、仲晦,号晦庵、晦翁,别称紫阳。南宋建炎四年(1130)出生于福建尤溪,19岁中进士,陆续当过几任地方官,仕途并不顺畅。庆元元年,宁宗即位,朱熹被擢升焕章阁待制待讲,给皇帝讲解经史,这是他一生中担任的最高职务。庆元三年(1197),韩侂胄进一步陷害异己,…

宰辅状元

“隔河两状元、一门四进士”,意寓泰宁在两宋时期人文鼎盛的状况。隔河两状元指北宋状元叶祖洽(前文已述)和南宋状元邹应龙。邹应龙(1172-1244),字景初,泰宁水南人。他的远祖是开泰公邹勇夫,相隔十世。邹应龙家境拮据,但幼承家学、聪敏异常,十几岁便独自一人到离家十…

甘露岩寺

甘露寺位于泰宁县水际村金湖西岸,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六年(公元1146年),处于一个高80米,宽深各30米的丹霞岩洞之内,因寺庙顶部长年有泉水滴落,且水质甘冽,故名“甘露寺”。该寺的独特之处在于“一柱插地,不假片瓦”(即用一根粗大的木柱,撑托起重楼叠阁成‘品’形,…

定光涌泉

泰宁民众从宋代开始信奉南安公。南安公即定光古佛,泉州人。旧县志记载:南安公名自岩,法号定光。据说宋乾德年间(963-968)来到泰宁,驻锡城西保安寺。有一次,南安公结跏趺坐3个月不吃不喝,偶然起身到寺庙外散步,走到小西门叶家窠时,看见一群小孩伏在溪边喝水,便说:…

石辋抗元

1276年9月,元军长驱进入福建,攻破邵武。11月,抗元新军在高从周、高日新的率领下,退回泰宁朱口镇北面5公里的石辋峒。这是一条长长的大峡谷,谷内有纵深数公里的低矮山丘,四周百丈石崖,环绕如城。崖壁间拥有几千个大大小小的洞穴,利于屯兵存粮。整个峡谷只有5条崖巷…

元实十咏

黄元实,字廷美,号征君。幼孤贫,凝重寡言,动循规矩,终日危坐不倾倚。元宁宗至顺元年(1330)中举,授职邵武路文学参军(荣誉职衔)。黄元实才思敏捷,文词优美,地方官把他推荐给朝廷,他料定元朝气数将尽,婉言谢绝。至正十二年(1352),建宁县应必达起义军威逼泰宁,泰宁…

何恩凿井

何恩,元代举人。据传,何恩夫妇久婚未育,有一天梦见土地公传言:如若向贫民施万担粮,定能生个大富大贵的儿子。何恩好不为难,自家不富裕,何来万担粮?有一天下雨,他看到城东居民挑浑浊的河水饮用,便决定城内凿井,以水代粮。元至正年间,他请人勘查井位,凿出了大东…

伍宁育人

伍宁,字则清,号泾水,泰宁开善上坑村人,明洪武十九年(1386)出生。他28岁中举,授浙江淳安县教喻(现今教育局长),1423年升任湖广辰州府(现辰溪市)教授,任职9年后,又赴任广东肇庆府、浙江台州府教授,景泰六年(1455)告老还乡。伍宁一生从教41年,足迹遍江南,桃李满天…

大田纸业

清朝时期,泰宁县大田造纸业和印刷业曾盛极一时,为当地带来近两百年的繁荣。大田地处泰宁西北部,境内竹山连绵不绝。清初,有人利用毛竹生产毛边纸,至清中期日渐繁盛,建槽产纸的村庄达20多个,槽焙200多处,从业人员达1000余人,品种有毛边纸、切边纸、高筐纸3种,年产…

熊令筑城

泰宁在建县初期,民房稀落,毫无规范,城中心在城西前坊街一带(原合成氨厂)。宋代进入繁荣期,有个东川(今属云南)的风水先生范越凤来到泰宁,他相度山脉形势,勘查溪流走向,制定出泰宁城市建设第一个发展规划,即将城址向东移动500余米,搬到炉峰山东侧山麓,开始建房凿…

传统村落--崇磜村

三明市泰宁县上青乡崇磜村崇磜村,名列第6批中国传统村落。在县驻地杉城镇北面方向11.7公里, 属上青乡。以所辖两个自然村崇化、磜下各取首字而得名。生态资源丰富,森林覆盖率达到81.38%,世界自然遗产、世界地质公园核心景区上清溪在境内逶迤而过。村落风光秀丽,人文古…

传统村落--磜溪村

三明市泰宁县杉城镇磜溪村名列第6批中国传统村落,在县驻地杉城镇西南偏北方向7.5公里,属杉城镇。以村内溪流 “磜溪”为名。处地质公园丹霞地貌主要景区内,有被称为世界地质公园样板景区的寨下大峡谷,有尚书李春烨读书处、络珠岩遗址、放坑李春烨家族墓群、放坑李仕章…

传统村落--大源村

三明市泰宁县新桥乡大源村名列第1批中国传统村落,第5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。

状元请奏

宋仁宗庆历六年(1046),叶祖洽出生于归化县(今泰宁)叶家窠,算是当地的一个望族。熙宁二年,叶祖洽游学京城,次年应礼部省试,高中状元。他一生历任奉国军节度判官、登闻检院判官、国子监丞、浙江湖州知府、秘书省校书郞、兵部职方司员外郎、淮西提点刑狱、海州知府、中书…

风展红旗

1931年6月4日,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次解放泰宁,此后,又在1932年10月19日和1933年7月7日再次解放泰宁,留下红军三进三出泰宁的革命印迹。期间,泰宁革命斗争风起云涌,朱德、周恩来、彭德怀、聂荣臻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战斗、生活,建立中共泰宁支部和苏维埃政权,全…

改土功臣

清朝康熙、雍正时期,国家鼓励个人开荒垦复,10年不用征税,泰宁新增耕地2000余亩,至乾隆中期,泰宁全县耕地达1.28万亩,民力复苏,人丁兴旺。对于全国西南少数民族,朝廷推行“改土归流”,即取消土司制度,委派有任期的“流官”,以削弱地方势力。泰宁李应机对此作出了…

岩穴隐士

泰宁在明清朝代更迭之时,历经了刀光剑影、尸骸枕籍的磨难。有一批不愿臣服异族统治的读书人,选择遁迹岩穴、消极避世来保全“大明遗民”之身。其中,邱嘉彩隐居肖岩。邱嘉彩字白夫,城关水南人,明万历二十四年(1596)出生,父亲邱秉忠是一位很有名望的私塾先生,御史江日…

网巾正气

泰宁东效二王栋山脚下,埋葬着一位无名反清志士—-画网巾先生。清军攻占泰宁后,画网巾先生带着两个仆人来到闽西北,起先藏身于光泽县的深山古庙中,被人告发后,光泽守将吴镇将主仆三人抓捕并移送至邵武。邵武守将池凤鸣见三人还是明朝装扮,便令手下解除他们头上的网巾…

南石风云

顺治三年九月初四,清军先锋李成栋领兵进占泰宁,发现整个泰宁城竟然是座空城。原来,全城百姓都随江豫、江复兄弟上南石寨避难去了。江豫、江复都是江日彩的儿子,兄弟俩平时仗义疏财、救急解困,深得邻里民众信赖拥戴。当城区和朱口2万多民众纷纷涌进石辋避难时,江氏兄…

尚书府第

泰宁尚书府第是明代晚期官拜太子太师、兵部尚书李春烨的宅府。李春烨,字二白。泰宁城关隅街(今胜二街)人,明隆庆五年(1571)出生,万历四十四年(1616)中进士(45岁),一生从政11年,官职从正八品的行人司行人爬到一品太子太师,连升14级,算得上官运亨通、地位显赫。天启七…

御史为民

江日彩,字完素,明隆庆四(1570),出生于泰宁城关三图街(今胜二村),万历三十五年(1607)中进士。历任江西金溪县令、浙江道监察御史、河东盐道巡按、援辽军饷事务监察御史、太仆寺少卿等职。他一生为官清正廉明,关心民瘼,深得人民爱戴。万历四十七年(1619),江日彩在任河…

庙学迁移

文庙又称孔庙、学宫,古代常作为培养学子的场所,相当于今天的学校。泰宁私学(即民间办学)早于官学,并且十分兴盛,两宋时期泰宁的两个状元和十几个进士都是私塾培养出来的。状元叶祖洽在《诏改泰宁县记》中说:“今其县比屋连墙,弦诵之声相闻,有不谈诗书者,舆台笑之”…

共47记录«上一页1234下一页»